中国旅游在线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冲浪

冰淇淋市场竞争需要融合新场景 冰淇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3

冰淇淋行业市场到底怎么样?夏日炎炎,暑期将至,冰淇淋市场迎来了一年之中的重要消费期,在传统冰淇淋企业推出新产品的同时,也有不少企业跨界入局冰淇淋产业,甚至还有酒类企业跨界入局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冰淇淋相关企业4.6万家,其中去年就新增了4000余家。

投资者对冰淇淋市场看好,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已经是冰淇淋全球第一大市场,市场规模达到了1600亿元;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,消费者对于中高端冰淇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,人均消费正在逐渐提升,市场前景看涨。还有一点不容忽视,目前我国冰淇淋市场品牌分布较散。按零售额计算的话,超过2%市场份额的单一品牌只有7个,有入局空间。

冷饮批发项目不受季节限制 夏季投资人可面向大众销售,秋冬季则可面向各大饭店、宾馆销售,全年盈利无淡季。


(资料图片)
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3-2028年国内冰淇淋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》显示:

冰淇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

中国冷饮市场全球第一。冰淇淋在我国原为季节性饮品,伴随年轻消费者成为主流消费群体,冰淇淋也逐渐由季节性消费品向四季休闲食品转变,从而带动了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扩容。

2021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,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仍稳居全球第一,同比增长8.84%,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,预计2027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。

与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,我国冰淇淋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,2021年,我国人均冰淇淋消费量预期达到2.9kg,较2011年增长约1倍,但相比全球人均冰淇淋消费量(4.5kg)仍有较大差距。

上海消费者喜欢的梦龙、可爱多、和路雪等全线冷饮,都来自于作为全球首家冰淇淋“灯塔工厂”的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工厂。

虽然市场上的冰淇淋品牌分布较散,但实际上一家大型乳品企业,往往会有针对不同市场的多个冰淇淋品牌,如果将品牌按企业分门归类,会发现看似琳琅满目的冷品柜,离不开几个大型企业。如果按企业零售额计算的话,排名前10的企业,总计占据市场份额三分之二左右,而这些企业往往也有自己运营已久的市场空间。一般来说,一个地方的冰淇淋市场,往往是三足鼎立的态势,跨国企业、本土大型乳品企业和当地知名乳品企业,分别占领着各自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。

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新选手就没有机会。在线上消费如此流行的当下,冰淇淋市场依然是沿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,线下销售占比约占95%左右。这是因为,冰淇淋作为体积小、易碎易化且单价不高的冷冻商品,相比于运输成本和实际运输效果而言,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线下渠道,商家同理。

在实际消费场景中,消费者的线下消费,既有规律性也有随机性,既可能会购买自己既往消费过的商品,也可能会尝鲜买新商品。而对于冰淇淋而言,口味差别感是相对有限的,包括品牌、风味、造型、价格、包装等其它差别,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,这就使得消费者在冰淇淋上,品牌忠诚度有限,尝鲜热情高。更何况,当下消费者购买冰淇淋,不再仅为了消暑解渴,包括休闲生活、社会交往、体验文创等,都可能成为消费原因。

2021年9月,这座斥资1亿欧元的生产基地,日产900万支冰淇淋 。凭借着人工智能模型、数字化创新工具、柔性生产线、全程自动化操作以及打通端到端的价值链等优势获得“灯塔工厂”认证,发展至今亦成为江苏“智能制造”的标杆。

中国冰淇淋市场消费需求升级

年轻消费者对冰淇淋消费需求的升级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变革。面对多元化、个性化的产品需求,和路雪今年推出的系列新品,从口味造型到跨界合作实现产品多重创新,也带给消费者全新的冰淇淋快乐体验。

随着当下年轻消费者对口味、颜值、健康、体验等一系列需求的升级,冰淇淋逐渐成为了承载情绪价值、满足社交需求、体现文化追求的休闲食品。

上世纪90年代,外资巨头和路雪入驻国内市场,中国的冰淇淋产业随之起步,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冰淇淋市场。

二十多年来,这一产业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小孩子,冰淇淋品牌则是得童心者得天下。然而近几年,冰淇淋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,消费群体在扩大的同时变得更加多元。

另外,在社交功能的赋能下,冰淇淋已不只是一种消暑解渴的冷饮,而是成为更多场合中休闲娱乐的甜品:无论是在家里的茶余饭后时间,还是在外与朋友聚会、逛街,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,冰淇淋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。

据龙品锡中国冰激凌市场研究中心统计,2018年,中国冰激凌市场的总量达1239.37亿元,产销量高达506.42万吨,包括冰激凌在内的全国冷冻冷藏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,则超过8000亿元。而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分析,预计到2021年,中国冰激凌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600亿元。

虽然全国的冰激凌消费总量跃居第一位,但是我国人均水平还是显著低于美国、瑞士等发达国家。根据相关机构数据,目前中国人均消费冰激凌2.5公斤,而日本人均消费是中国的4倍,瑞典是中国的6倍,美国则是中国的9倍。由此可见,中国的冰激凌市场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冰淇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

中国潜力巨大的冰淇淋市场吸引了巨大资本的追捧和关注,这一切都为中国冰淇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
有数据显示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三个特大城市的销售量占了全国冷饮市场的25%,东北市场销量占国内市场总额的13%。北京、上海、广东是冰激凌销量最集中的三大地区,产品以中高档为主,品种也较多,占全国销量的25%。另外几个冷饮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是天津、杭州、南京等,产品以中高档为主。

东北地区冷饮市场另有特色,销售季节较长,消费量大。而西北等地区则相对比较落后,产品档次也比较低,发展缓慢。但随着西北开发的进程加快,必然会带动冰激凌行业进入西北大市场及西南等内地中小城市发展。

正因如此,在线下实际消费过程中,线下消费实际场景,对于消费者选择冰淇淋产品会有很大影响。正因如此,面对着线下消费场景的不断升级,冰淇淋产业需要融合新消费场景,不论是产品设计、生产还是实际销售。新入局的竞争者,可以从新消费场景中寻找到自身空间,这在过往的不少网红冰淇淋案例中已有成功先例,而对于传统企业而言,不论是跨国企业、本土大型企业还是当地知名企业,也应在新消费场景中不断提升产品,适应市场变化。毕竟,冰淇淋作为一种季节性较强、消费频率高的产品,市场格局变化一旦发生,速度会很快。

同时,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,广大农村对冰激凌的需求也在增加 ,尤其是在江、浙一带的农村销量较大。因此农村是冰激凌最大的潜在市场。

中国整体消费升级的不断加温下,冰激凌市场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,并带动了品类的增长。各类冷饮甜品店、新兴网红冰激凌品牌不断涌现,为冰激凌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,同时也意味着更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。

冰淇淋从传统的季节性消费转向日常休闲消费,并被赋予更多营养、健康、美味、高端的内涵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产品口味、包装与配方和品牌营销成为品牌突围的新举措。

《2023-2028年国内冰淇淋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》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,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、发展现状、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,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、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、行业的发展建议、行业竞争力,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。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,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