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外洗九法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由于人体腠理不密,卫气不固,风邪客于肌肤之间,内不得通,外不得泄,导致营卫不和,气血运行失常,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。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,如急性荨麻疹、皮肤瘙痒症、神经性皮炎等
方药:艾叶,摇竹消,路路通,蚕砂,煎水1500毫升,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,每天2次,每次洗10-15分钟。
不论外感邪热或脏腑实热,蕴阻肌肤,不得外泄,熏蒸为患。常见带状疱疹、丹毒、脓疱疮、过敏性紫癜、药疹、接触性皮炎及大疱性皮肤病、剥脱性皮炎、皮肌炎、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
方药:马齿苋,黄柏,千里光,大黄,煎水1500毫升,待温热后外洗或湿敷患处,每天3-4次,每次10-15分钟。
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,但以外湿为主,因湿邪侵入腠理,郁结不散,与气血相搏而浸淫肌肤发疹,常见皮炎、湿疹、脂溢性皮炎、天疱疮等。
方药:马齿苋,苍术,侧柏叶,苦参,五倍子。煎水1500毫升,外洗或湿敷患处,每天2-3次,每次10-15分钟
邪毒侵入皮肤,郁而化热,毒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。常见接触性皮炎、药疹、中毒性红斑、虫咬皮炎、丘疹性荨麻疹。
方药:千里光,大黄,朴硝,山楂,扁蓄。煎水1500毫升,外洗或湿敷患处,每日2-3次,每次10-15分钟。
由于阳气不达,皮肉受寒,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隔,气血凝滞所致。常见冻疮、血管炎。
方药:透骨草,芫花,川椒,吴茱萸,煎水1000毫升,浸泡患处,每天1-2次,每次15-30分钟。
肝气郁结或外邪入侵,以致气机不畅,气滞血瘀,阻塞经络而致。常见结节性红斑、硬红斑、过敏性紫癜、静脉曲张、血栓性静脉炎。
方药:鬼箭羽,红花,丹参,桃仁,香附子。煎水1500毫升,外洗患处,每日2次,每次10-15分钟。
由于血虚不能营养肌肤,肤失濡养,血虚生风生燥,逗留肌肤所致。常见神经性皮炎、银屑病、鱼鳞病、手足癣鳞屑角化型、掌跖角化过度症。
方药:白芨,黄精,紫草,五灵脂,露蜂房,煎水1500毫升,浸泡后再外洗患处,每天一次,每次浸泡30分钟。
由于对虫体的过敏或虫的毒素侵入机体,日久蕴毒,发于肌肤所致。
常见疥疮、丘疹性荨麻疹、桑毛虫皮炎。
方药:蛇床子,川椒,大枫子,硫磺,藜芦,煎水1500毫升,外洗患处,每日一次,每次10—15分钟。
多因内蕴湿热,外感风邪,蕴阻肌肤,湿热上蒸,或因湿热耗伤阴血,血虚风燥,肌肤失养而成。常见脂溢性皮炎、脂溢性脱发。
方药:透骨草,侧柏叶,黄柏,皂刺,硼砂。煎水1500毫升,外洗患处,每日一次,每次10-15分钟,洗后头部不要另用温水冲洗,待头发自干。
日常护理
1
衣物质地
穿衣服时要选择宽松的、透气性好的、纯棉质地的衣物,不要穿劣质的、化纤的衣物,以免刺激皮肤,谨防湿疹加重。
2
把控水温
患者,体感瘙痒时,不可用热水烫肤,来治止瘙痒。热水冲烫,虽然可以止痒,但是,会加剧红肿,刺激病症加重。
3
饮食合理
饮食要清淡,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易过敏食物。多吃绿色蔬菜,维生素丰富的水果,这样,有利于养护皮肤,帮助治疗。
END
专业的皮肤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