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宝强不拍喜剧了,电影谁看?再加上又是王宝强当导演,对吧?”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宝强,身上穿一件黄色t恤,印着片名“八角笼中”字样,他的声音微微拔高,带着自嘲的幽默,“那时候投都没人投,第一部过后,质疑声很大,我能不能做好,就是一个大问号。”一边说,他一边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问号。
1982年出生的王宝强过的是农历生日。6月16日,他自编自导的电影《八角笼中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,这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九,他的生日。来不及专门为自己庆祝生日,他先是去b站“扫楼”,而后马不停蹄连续跑了11场路演。记者所在的那一场超前观影,剧组和现场的互动意犹未尽,主持人提醒:时间到了。有趣的是,为了“卡点”,主持人竟先行赶去下一场,王宝强留在现场,等待着一位学武术的小观众上台“比划”几招。“上影节结束后,18日我回家乡河北路演,一路跑几个重要城市,最后一站会回到四川,这对我来说很重要。”王宝强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采访时间约在6月17日上午11点半。“四十不惑”,在王宝强身上或许得到了验证。采访过程中,他常提到一句话,“年龄到了”。因为年龄到了,他希望观众提起“王宝强”,不再单纯是那个喜剧演员的形象,“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跟以往不一样了”。
《八角笼中》是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。上一部作品是2017年的《大闹天竺》,当年,这部导演处女作遭遇失利,王宝强被第9届“金扫帚奖”评为“最令人失望导演”。比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小插曲,是王宝强出现在了领奖现场。
直到今天,带着第二部导演作品来上影节放映,无论是映后的影迷提问,还是记者采访,他都不避讳谈论。
“那时候年轻,比较莽撞,初生牛犊不怕虎,我感谢第一部的不足,也感谢当时走进电影院的观众。他们花了钱来看,电影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,批评我都是接受的。”王宝强说,“当时让观众失望了,我自己心里非常内疚,非常对不住观众。我说未来一定会拍部好电影给观众看,说了就得做到。所以我放下了所有,6年就做了这一件事。我相信观众看了后,会感到我兑现了曾经的承诺。”
与王宝强的谈话中,“观众”是一个高频词。“观众走进影院,是因为他们支持王宝强,我想通过电影告诉他们,王宝强是值得信任的。”
从剧本筹备到杀青,再到定档今年7月6日,《八角笼中》走过了6年,这是王宝强比较低调的6年。电影讲述沙场老板向腾辉,出于恻隐之心,收留一群孤儿,通过教授孩子们格斗知识,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故事,其中也经历了外界舆论的误解与质疑,甚至毁灭性的打击。
“我看过那么多剧本,这个故事可遇而不可求,这是上天给我的机会。”在王宝强看来,这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力量所在,“我是从最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,很了解奋斗的意义。困境大家都有,重要是如何打破自己的牢笼走出去。电影不仅仅关乎一群孩子,也包括中年男人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。”
王迅饰演王凤
在《八角笼中》,王宝强饰演沙场老板向腾辉。整部片子用四川话拍摄,某种程度上,他想消除这个角色身上“王宝强”的影子。“一说普通话,大家的印象就是王宝强或‘宝宝’了。”他自认没有语言天赋,但片中的四川话却说得很不错。“我有时候说普通话都磕磕绊绊的,拍《唐人街探案》,我一开始都张不开嘴、说不出来。只有语言各方面有所突破,才能打破观众对王宝强以前的认知。”
为了演出向腾辉的中年感,王宝强刻意增肥了30斤,眼看着自己一点点变胖,腹肌慢慢从六块变成一块,超过了以往身材保持的“底线”。这对从小学武术、从来没胖过的他来说也是头一遭。“看着腹肌逐渐消失的心情是很糟的,和语言一样,你要演出真实感,向腾辉就是那个地方土生土长的人。”不过,随着电影杀青,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宝强已经恢复了以往的身材。
同样为了真实,片中的小演员均为四川当地的素人演员。“这些小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,只有他们出现,你们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。找不是当地的孩子来演,即便化了妆换了衣服,没有在山里生活过,就不是那种样子。看电影你会发现,这些孩子的力量感非常强,他们的眼神、每一个细节,都是由衷散发出来的。”王宝强记得,光找小演员就花了很长时间,“当时我说孩子找不到就开不了机。然后跑遍了各个地方,海拔四五千米,我上去之后都得吸氧,感觉脑子都要爆裂了。”
草根出身,一路摸爬滚打,王宝强看到片中的那群孩子,有时候也像是看到了自己。他喜欢片里的一句词:“生如野草,不屈不挠”。“拍《八角笼中》,我希望告诉大家,未来的方向要靠自己。就像向腾辉一样,作为长辈,他尽心尽力了,但站在擂台上,输赢不是他能掌控的,孩子要靠自己拼、自己闯。”
俗语说“演而优则导”。关于为什么选择当导演,王宝强同样提到了“年龄”这一因素。“做演员到一定程度,很难再看到让自己满足的剧本。其次,你拍得越多,越难再去突破。作为演员,太被动了,只能等着别人来找我。我希望自己可以主动,有创作团队,有自己的表达,别人满足不了的时候自己来满足自己。”
显然,41岁的王宝强不想只演游刃有余的角色。他固然喜欢喜剧的表达,《八角笼中》也不乏一些喜剧元素的神来之笔;但他更想在喜剧之外也有所表达。
王宝强告诉记者,自己对《八角笼中》有信心。“我看了很多遍,就像是自家孩子,怎么看都好看。于是我老是在反省,是不是陷得太深了?还是老在‘自嗨’?”他笑笑,“我提醒自己要跳出来,适当理性地评价这部电影。这是一部很接地气的电影,我相信观影过程中,每个画面、包括演员的代入感,会让你感觉到有种魔力。”这是一部他付出了真诚的电影,他也希望观众能感受到真诚。
“观众在我心里无比重要,观众喜欢我的电影,捧我的场,我才有饭吃。你必须尊重观众,不能让他们失望。”王宝强说,“我不怕观众忘记,就怕没好作品。观众从来不会离开任何人,只要你有好作品。”
当记者问他,给《八角笼中》打几分时,王宝强的答案是“良心分”。无论分数高低,他希望观众打出的分数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评价。
栏目主编:施晨露
文字编辑:施晨露
本文作者:张熠
题图来源:沈阳 摄